1.棉花苗期、蕾期害虫的防治
首先应采取农业、生物防治措施,注意保护利用天敌,改善生态环境;并随时进行虫情调查,达不到防治指标不化防,尽量推迟药防时间,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;达到防治指标的要当机立断,及时药防。

1.1 农业措施
(1)定苗和整枝时将拔下的棉苗和打掉的赘芽等,带出田外焚烧或掩埋处理,压低害虫的虫口密度。
(2)及时灭茬、除草、中耕,以破坏虫蛹和幼虫,减轻发生基数。
(3)合理施肥,及时浇水,提高棉花自身的抗虫水平。
1.2药物防治
棉花苗期、蕾期以防治蚜虫和红蜘蛛为主,兼治棉铃虫。在生物防治不能控制其为害时,就要当机立断,进行药防,发现一片防一片,切记大面积用药,以防蚜虫反弹。
对棉铃虫的防治,应尽量选用对天敌较安全的赛丹、硫丹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,既可减轻对天敌的伤害,又能减少用药、降低生产成本,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对蚜虫的防治采用赛丹、硫丹、40%久效磷、50%甲胺磷7~10倍液涂茎或100倍液滴心,或用蚜灭净等专杀蚜虫的农药进行点片挑治。
对红蜘蛛的防治,采用螨园净、螨危、克螨特等专杀螨类害虫的农药进行防治,因红蜘蛛在棉花叶背面危害,防治有一定难度,所以在防治时药液一定要把叶片打透,并且要连打3遍以上,对特别严重的棉田,可采用3911进行随水滴灌,效果不错。

2、花铃期害虫的防治
棉花花铃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,此期棉株自身的补偿能力已经变弱,蕾铃损失量的多少与产量的高低密切相关。害虫防治的好坏,对产量影响很大。这一时期的主要害虫有伏蚜、红蜘蛛和3代、4代棉铃虫等,且常混合发生。
2.1 农业措施
主要是结合整枝,把打下的顶心、边心、赘芽等带出田外焚烧或掩埋处理,既可带出部分害虫、压低虫口密度、减少害虫的食源,又可降低蕾铃受害率和越冬虫量。
2.3 药物防治
6月下旬和7月上旬是2代棉铃虫发生期,对达到防治指标的棉田,采取点片化防,不普防。药防时,选用对天敌伤害较轻的赛丹或硫丹进行防治。
7月中旬至8月上旬是3代棉铃虫、伏蚜、红蜘蛛发生期,并常混合发生,应选用杀虫广谱、兼治性好的农药防治,喷药时要做到“四面打透”。施药时间应在上午(花朵开放前)、下午(4~5时后)施药。这时虫体充分暴露在外,喷施的药液充分接触虫体,提高防治效果。
8月中下旬是4代棉铃虫发生期,一般早发棉田发生轻,晚发棉田发生重;干旱年份红蜘蛛发生重,阴雨潮湿年份伏蚜发生重。
为了进一步加快防治进度,减轻劳动强度,提高防治效果,最好能用机动喷雾器防治,效果会更好。
- 精选推荐
- 热门点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