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鳅种的培育方法
泥鳅的卵子受精后,原生质向一端移动,形成胚盘。受精后2小时15分,当水温16℃时开始第一次卵裂而进入2细胞期。受精后2小时30分,当水温19℃时进行第二次分裂而进入4细胞期,也有个别卵已完成第三次分裂而进入8细胞期。受精卵10小时45分,当水温17℃时,细胞逐渐下包,进入原肠初期。
25浏览量01-01
-
泥鳅赤皮病的防治方法
泥鳅发生赤皮病是由于鳅体擦伤、水质恶化、蓄养不当而使鱼体感染荧光假单胞菌引起。又叫皮瘟、擦皮瘟。鱼鳍或体表部分表皮剥落,呈灰白色,肌肉开始腐烂。
23浏览量01-01
-
泥鳅养殖常见病防治
生虫病:主要是毛细线虫侵入鳝体肠道而引起的。造成肠壁粘膜组织坏死,致使其他病菌侵入肠壁而引起发炎。病鳝体质瘦弱,食量锐减,严重时有挣扎性滚动、解剖病鳝可见2-3厘米长淡红色的虫体,充满整个肠道。
24浏览量01-01
-
泥鳅苗种如何选择
泥鳅寸苗,泥鳅开口苗通过20天左右培育即成寸苗规格,此时的泥鳅苗适应能力及抵抗力进一步增强,其饲养管理相对较为粗放,这也是许多养殖户首选的苗种。寸苗的投放量一般为:台湾泥鳅寸苗每亩3-6万尾。大鳞副和青鳅寸苗8万尾左右,具体投放量应视养殖水源条件适当调整。
259浏览量11-03
-
泥鳅疾病的检查
现场调查,泥鳅患病后,不仅在身体上表现出症状,而且在鳅池中也表现出各种不正常的现象。如有的病泥鳅身体消瘦、柔弱,食欲减退,体色发黑,离群独游,行动迟缓,手抓即着;有的病鳅在池中表现出不安状态,上下窜跃、翻滚,在洞穴内外钻进钻出;有的体表黏液脱落等。
239浏览量11-03
-
无土养殖泥鳅的技术无土养殖泥鳅
孔塑料泡沫,每隔5~7厘米钻直径2厘米左右的孔数个,每块塑料泡沫大小不定,厚度以15~20厘米为宜,重叠为立体,加以固定。让其浮在水面以下,不露出水面。
212浏览量11-03
-
养殖大闸蟹的条件
养殖大闸蟹的面积一般以5~10亩为宜。面积过小,水质不易稳定,过大管理不便。
237浏览量11-03
-
大闸蟹养殖技术
大闸蟹养殖之前做好投苗准备,杀菌消毒清塘时,清除过多的淤泥,只留淤泥10厘米左右,用生石灰全池泼洒,每亩用量200—250公斤,以达到彻底的清塘消毒,除杂除野,杀灭病菌,改善底质的目的。
239浏览量11-03
-
河蟹养殖技术
河蟹养殖要注意池塘条件。水源充足,进排水方便,水质良好没污染,选择粘土、沙土或亚沙土,通气性好,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、螺蚌、水蚯蚓等生长繁殖,老池塘要彻底清淤,淤泥不超过20厘米为好,池塘面积不宜太小。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.6米~1.5米左右,各处水深不一,最浅处10厘米,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,即蟹岛,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,池塘不要太陡。
219浏览量11-03
-
水产养殖介绍
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、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。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。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。水产养殖有粗养、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。
321浏览量09-08